“美不美,家鄉(xiāng)水;親不親,故鄉(xiāng)人。”這幾句看似通俗易懂的話,并非人人都懂,真正能夠讀懂的,是那些長期漂泊在外且到了一定年紀的人。在我看來,鳳英阿姨應是其中之一。
阿姨今年七十有六,與我母親同齡,公眾場合我也稱她“丁書記”、“丁主席”,更多的時候則叫她阿姨。北豐河是鄂東大別山區(qū)的一條小河,阿姨的老家丁家塆在河的西邊,與我老家燕窩塆隔河對岸,相距只有十幾華里。因此,每次去省城相見,如有外人在場,她總會笑呵呵地介紹說:這是我老家的人,正宗的北豐小老鄉(xiāng)。兩年前,我到縣政協(xié)主持工作,因她退休前是省政協(xié)常務副主席,彼此之間又多了一些來往。
今年清明節(jié)的前一天,我在電話中詢問阿姨是否回來住幾天,她先是嘆口氣,接著慢悠悠地說:我還在海南,過幾天才回武漢,丁家塆明天肯定是回不去了。令我沒想到的是,第二天上午九點多,我打開微信,突然發(fā)現(xiàn)阿姨有話:“報告主席,我寫了一篇短文,送你審閱,兒時的記憶,現(xiàn)在找不回。”往上一翻,果然還有一篇《家鄉(xiāng)的美》。文章是7點過9分發(fā)出的,大概是見我沒有反應,8點52分她又連忙發(fā)來這幾句話。我拿起手機,凝視許久,猛然意識到,阿姨這是想家了。要不,怎會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,遠在千里之外,一大早就給我發(fā)來這篇文章,并有如此感嘆?
_DSC6324_副本.jpg (247.33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5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9-6-18 15:06 上傳
這聲感嘆,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她那極不平凡的一生。
“哲學姑娘、地委書記、女大學生”,這是30多年前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標題,它讓我對阿姨這位家鄉(xiāng)傳奇人物的前半生第一次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,也解開了心中不少的疑問和疙瘩。阿姨的父母都是地道的農(nóng)民,如同那個時代眾多的農(nóng)家女子一樣,她只上過幾年小學就回家參加勞動。阿姨的大哥是村支書,縣里住點的干部就住在她家。也許是因為生性善良,勤奮好學,吃苦耐勞,又有一股不服輸?shù)年裥缘木壒,她很快引起住點干部的關注,將其作為入團入黨的“苗子”來培養(yǎng)。17歲那年,她就當上了大隊團支部書記,在干過幾年婦聯(lián)主任、村支部副書記之后,上級又安排她從哥哥手中接班,成為全縣最年輕、也是唯一的一位女書記。女書記雖然還是個未婚姑娘,但大隊的各項工作卻常常在全公社領先,尤其是那股敢打敢拼、苦干實干的勁頭和作風更是令人佩服,成為遠近聞名的“鐵姑娘”。
更令人驚奇的是,這位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“鐵姑娘”,通過幾年的刻苦學習和工作組的悉心輔導,竟能在那場聲勢浩大的工農(nóng)兵“學哲學講哲學用哲學”的群眾運動中脫穎而出,多次被邀請到省內(nèi)外作巡回報告,并于1964年首次進京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,一舉成為聞名全國的“哲學姑娘”。
微信圖片_20190425093243_副本.jpg (237.55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3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9-6-18 15:06 上傳
1969年初,阿姨從一名大隊干部直接升任縣委副書記、縣革委會副主任,兩年后,又被任命為省委常委,同時兼任新洲縣委書記等多個職務。7年縣委書記、8年地委書記的從政生涯,既讓她的領導經(jīng)驗不斷得到積累和豐富,也讓她深感自身文化知識的不足。1983年她主動要求脫產(chǎn)學習,兩年后順利從華中師大大專班畢業(yè),終于圓了她兒時最大的一個夢想。阿姨當過20年的省級領導,還當選過一屆中央候補委員、兩屆中紀委委員、全國政協(xié)委員,如此豐富的人生經(jīng)歷,在她的腦海中不知留下了多少難忘的記憶,如要動筆,又該有多少值得去寫?而她現(xiàn)在提寫的是已經(jīng)離開近半個世紀的家鄉(xiāng),那個生她養(yǎng)她的小小的丁家塆又究竟會是怎樣的一種美?
想到這里,我迅速點開那篇文章仔細品讀。阿姨的文章足有四五千字,由于字體較小,那天我又剛從醫(yī)院出院回家,看會歇會,讀完先后用了近半個小時。讀過之后,我很是納悶:阿姨的頭腦雖然還很清醒,但這些年身體一直不是太好,雙手總會發(fā)抖,連吃飯夾菜都要人幫忙,一到冬天更是難受,以至年年都要到海南去住上一段。如此身體加之年近八旬的高齡,她是怎么寫出這篇文章的?憑我對她的了解,這樣的文章她決不會請人代筆,就是她口述請人整理,也難以整出這個味道。更何況隨她去海南的那位大姐只會料理家務,動筆肯定是不行的。
阿姨當了幾十年的大官,文中卻沒有一句官話,她幾次對我說:我是個放牛娃出身,“搭梯”讀了兩年大學,話可以說幾句,文章卻寫不出來。這話我原來是信以為真,自從3年前看到過她寫老省長張體學的一篇回憶文章后,又有些將信將疑,因為那篇文章也完全是她的“丁氏風格”,這次我算是真正明白,那句“寫不出”和今天的“審閱”二字完全是她一種讓人難以覺察的謙遜。這又令我對她陡增幾分敬意。
_DSC1627_副本.jpg (306.21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4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9-6-18 15:06 上傳
阿姨知道我做過幾年文字工作,偶爾也在媒體上發(fā)點東西,她把這篇份量很重的大作交給我“審閱”,除了表達她的思鄉(xiāng)之情,一定還想聽聽我有什么想法。于是,我告訴并詢問她:“兒時的記憶最開心最難忘,家鄉(xiāng)是永遠的最美。我讓人在微信公號上發(fā)出可否?”她很快回復:“你覺得怎樣?哪個公眾號?”“先發(fā)羅田文聯(lián),再發(fā)黃岡日報,行不行?”也許是擔心我馬上就將稿子轉出來,她又叮囑我:“我看看哈,等等,下午給你!蔽顼堃贿^,她就發(fā)來第二稿。4點多鐘,她又在微信中提醒我:“改動了一點點,開頭加了個時間,完成了結尾。”還謙虛的說:“我的‘詞庫’缺貨!謝謝‘老筆桿子’!睕]想到的是,一個小時后,她再次發(fā)來第3稿,并留言:“對不起,又發(fā)一次,以此為準。”
本來我打算一收假就請文聯(lián)的小王將此稿編發(fā),經(jīng)過這番對話又突然改變主意,決定自己也要圍繞這篇文章寫點什么,然后再一并發(fā)出,這樣心里才覺得舒坦。誰知越是想快,竟越是不知從何下手,幾天沒寫出一個字來,為此常常睡不好覺。前幾天,我到醫(yī)院復查,閑著沒事時,幾次點開那篇文章,不知何故卻已無法打開。連忙告訴阿姨讓她重發(fā),順便告知我想寫篇讀后感。阿姨此時已經(jīng)回漢,幾個月不在家,有一些事情急著去辦。因此,她答應我“忙定之后哈!辈⒍谖遥骸皠e抬高了就是!4天后,阿姨又在微信中發(fā)來第4稿,同時捎來幾句話:“對不起,回家找不到電腦配件,今天才發(fā)。比上次有一點改動,請查收。”不一會兒,她又發(fā)來短信:“等下,最后的小詩我來加句話,加個題!边@樣,我又收到了第5稿。面對如此一位謙遜寬厚的老人,我真不知說什么為好,決定不再因為這事而去反復打擾她。
豈料次日一早,阿姨又發(fā)來一句話讓我加在某個地方。此時我正在打點滴沒有看到,她干脆直接打來電話告知此事,最后又反復交待:“這個東西我只發(fā)給你一人看,你要公開一定得幫我把好關!卑⒁套鍪率旨氈抡J真,過去我也曾聽人說過,這次算是有了親身體會。
_DSC1611_副本.jpg (271.37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3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9-6-18 15:06 上傳
這段時間我還算是一個病號,為不讓家人過多操心,就幾次跟他們講起這件心事。聽后,他們都默不作聲,但只要我走過房間拿起筆來,廳里的電視就會關掉,即便在病房里寫,也沒人催著我休息。病房是一個單間,桌椅都有,只是晚上燈光有些昏暗,我就將一只小條幾移到床邊,就著床頭的日光燈來寫。這條件自然無法和家里相比,但在醫(yī)院已是最好了,我當然知道家人和朋友為之作了很多的努力。我既不能辜負他們,爭取盡快出院,也得抓緊兌現(xiàn)我向阿姨許下的諾言,了卻一樁心事。
寫到這里,我又無法寫出下文,只好拿起阿姨那篇文章反復閱讀起來。兒子幫我弄出的打印稿,讀起來既習慣又方便。讀著讀著,仿佛我也進入了她兒時的那個年代,變成了一個地道的丁家塆人。
阿姨的記憶從介紹家鄉(xiāng)的自然地理環(huán)境開始,通過一幅幅真實生動的場景和事故來展開。那個掩映在茂林修竹中的小塆子,塆前的那個曬谷場,那口大塘,那條公路,那條清澈見底的北豐河,還有那棵6人才能抱攏的千年古樟樹,那個小伙伴們春天躺在上面曬背、雪天爬到上面滑溜板的“大石鼓”,她怎么也不會忘記;姑娘們聚在塘邊拿著棒棰洗衣服,小伙伴們結隊下河摸魚兒,上山采蘭花,鄉(xiāng)親們夾著竹席躺在銀灰色的沙灘上乘涼,夜里聽著那“吱吱呀呀”的“狗頭車”入眠的情景她也是一直沒忘;就連那種很不好捉的小“沙箭魚”怎么想辦法去捉,“簪子魚”又是如何借助“馬料”這種野草去抓,從樹上掉下的貓頭鷹時!皳炝擞址欧帕擞謸臁,這些趣味盎然的具體細節(jié),她也能描繪得活靈活現(xiàn),讓人如臨其境。阿姨說她的詞庫“缺貨”,其實,她裝有一肚子自然清新、帶著濃濃泥土味和滿是露珠的百姓話,讀她的文章,就像小時候聽奶奶講故事,到書場聽說書。
阿姨在文中提到的幾件小事我印象特別深刻,也因此對她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理解。
_DSC5822_副本_副本.jpg (504.59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3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9-6-18 15:06 上傳
“夏夜的河灘上,人群中有唱的,有拉琴的,也有講故事的,孩子們則成群結隊的追趕打鬧、玩游戲,有的干脆跳進水深不過小腿上下的河里打水仗。而這時的我,則在家里啃字典,很少共享那種愜意恬靜的田園生活,有時心里也起波瀾,恨不得一腳沖出去。畢竟,我也是個孩子;畢竟,我也流了一天苦澀的汗水。尤其是皓月當空時節(jié),想極了!可還是被另一種力量所戰(zhàn)勝。那時,也只有那時,我才真正理解了意志和毅力的內(nèi)涵,也是那種意志和毅力,幫我找回了不少本應屬于我的寶貴知識,我從失落和遺憾中,得到了心靈的滿足和慰勉!弊x到這段文字,我想:阿姨十幾歲時能夠登臺講哲學,能夠一路走到今天,靠的不就是這種意志和毅力?
昔日的丁家塆,有兩棵高大筆挺的楓樹,小時我也見過,阿姨更是念念不忘。“可是,在那個愚昧的年代,被愚昧的人們砍掉了。如今,留在我心里的,只是令人心痛的回憶。我想,如果是當下,我會用生命愛護她、保護她!边@些年來,我很少聽阿姨當面表什么態(tài),此時此刻,聽到她這么說,我堅信她一定不會只是說說而已。
_DSC0430_副本.jpg (446.85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4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9-6-18 15:06 上傳
阿姨從小在父母身邊長大,兒時的記憶自然少不了父母。對于父母,她只寫了母親不讓她下河游泳、擺茶攤、父母教她掃地三件事。從這三件小事中,我感覺到她從小就是一個很聽話、很懂事、很認真的人。母親怕她出事不讓她下河游泳,她就堅持不下河;母親在門口那棵大樹下義務擺個茶攤供大家享用,她有空也去幫忙搬個凳子、續(xù)點水。至今回想起來,禁不住感嘆:“因為這棵樹,我家的人氣很旺,與鄉(xiāng)鄰的關系很親密。從某種意義上講,她培育了我們好善喜客的家風。這一家風不僅使我欣然,也讓我留戀不已!薄俺擞暄┨,父親一大早就拿著個掃把,把樹下掃得干干凈凈。我有空了,也喜歡和他一起掃。父親做事從不馬虎,要求我既要掃盡垃圾,又不能揚起灰塵,他教的方法我一直保留至今!睆闹形医K于明白,正是有了父親的“從不馬虎”,這才有了女兒的“細致認真”。
阿姨早已是個功成名就的退休老人,如今絕對不會也沒有必要為一篇文章而去搏得什么名利。那她究竟為何要寫,還要如此認真的寫?她在文章的結尾作出了回答:“家鄉(xiāng),雖然還貧窮,但是很美。那是我生命的根脈,是我童年的樂園,也是我放飛夢想的沃土。家鄉(xiāng),還有陪伴我成長的一張張熟悉的笑臉,是永遠值得我一輩子熱愛、一輩子眷戀、一輩子牽掛、一輩子愿意為之付出而不圖回報的地方。”
這正是:人老愈益思故里,最美永遠是家鄉(xiā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