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馬上注冊,結(jié)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(zhuǎn)羅田論壇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新用戶注冊
x
探尋鄉(xiāng)土文化的斑斕世界
—— 初讀毛群益先生《拙思敝帚》
王松平
收到毛群益先生的文集《拙思敝帚》,第一印象便是厚重。這厚重有兩層含義:一是書的厚度,五十六萬多字和五百多頁的篇幅,重量近兩斤;二是書中內(nèi)容豐富多元,十四個欄目涵蓋紀實文學、散文隨筆、小說游記等多種題材,宛如一座集史實性、知識性、文學性與可讀性于一體的寶庫,散發(fā)著獨特魅力,引人沉浸其中,品味不盡。
書中收錄的兩百五十余篇作品,對于我來說有著別樣親切感。不少文章曾發(fā)表在《黃岡日報》《鄂東晚報》《鄂東民間文化》等報刊,我有幸拜讀過;還有一些作品在《羅田文藝》以及我主持編輯的地域文化叢書中選載過,甚至在我自己寫作時,部分內(nèi)容還被我當作珍貴資料引用或參考。這般諸多交集,讓我愈發(fā)覺得,毛先生這本書絕非普通文集,而是極具珍藏價值的佳作。
毛群益先生文風質(zhì)樸平實而生動,蘊含著打動人心的力量。描寫山川景物時,他不堆砌華麗辭藻,而是用簡潔精準的語言勾勒神韻。在“河山攬勝”“登游蹤印”等篇章里,描繪大別山的巍峨、小崎山的秀美、雞鳴尖的神奇、龍?zhí)逗拥那逵,文字質(zhì)樸,毫無雕琢痕跡,卻能將自然之美清晰地印在讀者心中,使人仿若身臨其境,真切感受到山川氣勢與河流靈動。在情感表達上,先生文風真摯自然,毫無做作之態(tài)。在“親情感念”“往事回眸”中,回憶與親友的過往,講述平凡日子里的溫暖故事,字里行間流露的深厚情感極易引發(fā)讀者共鳴,讓大家一同沉浸于往昔歲月的溫情之中。那些寫親情的質(zhì)樸語句,能讓讀者深切體會到血濃于水的牽掛;憶往事的平實敘述,又能喚醒人們心底相似的記憶片段。
涉及歷史文化、民俗風情的篇章,如“鄉(xiāng)土風情”“地名掌故”“挖古談玄”等部分,先生文風嚴謹又不失生動。對歷史事件、民俗起源、地名由來的考據(jù),他態(tài)度嚴謹,確保內(nèi)容真實可靠;講述時,巧妙融入傳說故事,以生動筆觸將古老歷史文化鮮活呈現(xiàn)。像“羅田婚嫁禮儀”“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習俗”等文章,既詳細闡述儀式流程、文化內(nèi)涵,又穿插民間故事,讓原本可能枯燥的內(nèi)容變得妙趣橫生。
先生遍訪羅田及周邊山川風物,憑借對地方史志的熟知,將湖光山色、名勝古跡、歷史人文、民俗風情等皆納入筆下。一座座山、一條條河、一棵棵樹、一朵朵花、一處處古跡、一個個傳說,經(jīng)他妙筆,皆化作精彩紛呈的大千世界。像《羅田冰臼景觀》《奇石奇松臥龍崗》《巴源鎖鑰吉安寨》這類關于家鄉(xiāng)地理標志的記錄,堪稱最早關注并向外推介河鋪冰臼群和薄刀峰景點與山寨的佳作,彰顯出先生敏銳的洞察力與前瞻性。《三張名片耀楚天》《天堂河漂流散記》《豋山賦》等文章,則展現(xiàn)出先生開闊的眼界與雄健的筆力。其行文如行云流水,從容不迫又精益求精。以書中開篇之作《大別紅葉勝春花》為例,文章篇幅精短卻別具一格,其意境優(yōu)美,細膩描繪出大別山秋日紅葉的美麗景象,讓讀者如臨其境;其知識豐富,融入植物種類、烏桕特性用途等知識;結(jié)尾升華情感,賦予紅葉深層意義。在寫作技巧上,通過秋葉與秋月、大別山紅葉與香山紅葉對比,突出其獨特魅力;動靜結(jié)合展現(xiàn)畫面活力;巧用比喻、擬人修辭,使文章生動形象,增強表現(xiàn)力。
尤為值得一提的是,先生文章多采用民間化敘事風格。這種風格,一是貼近生活,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熟悉的場景,讓讀者易于理解;二是富有親和力和感染力,以質(zhì)樸情感與地域特色打動讀者;三是生動形象且充滿活力,借助鮮活語言和豐富細節(jié)讓故事妙趣橫生;四是多元包容,可從多視角反映社會全貌;同時還是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,能延續(xù)民族文化血脈。先生著眼鄉(xiāng)土鄉(xiāng)情,落筆民風民俗,關切鄉(xiāng)村歷史與文化。無論是游記散文,還是“人物寫意”“鄉(xiāng)土風情”等類別文章,都盡顯這一特色。而《三里畈革命史略》《羅田人居村落地名考》《妙趣橫生的羅田話》等系列文章,文史價值極高,人文底蘊深厚,既是地方史志的優(yōu)質(zhì)資料,也是校本教育的絕佳教材。還有書后收入的《中華歷史歌訣》,以簡潔押韻的形式助力人們記憶歷史知識,以生動有趣的方式激發(fā)學習歷史的興趣,憑借蘊含的豐富歷史文化信息傳承文化,并能在培養(yǎng)讀者和學生的語言、文學等綜合素養(yǎng)方面發(fā)揮積極作用。正如縣教研室高永平主任評價的那樣,先生為文,深得桐城派散文“義理、考據(jù)、辭章”之妙,做到“言有物”“言有序”。作為教師,他秉持大教育家陶行知“千教萬教教人求真,千學萬學學做真人”的教育思想,從教四十余載,始終堅守初心,肩負時代重任,淡泊名利,堪稱“大先生”。那“教壇留痕”中的文章,就是他教育情懷的深情告白,就是他教育才智的生動體現(xiàn),更是他帶領學校團隊智慧的結(jié)晶。同時,也正是他退休多年后,仍備受學生、家長、同事和鄉(xiāng)親與朋友的贊譽,并常被政府部門聘請講課和主持編寫文史叢書的原因。他主編或參加編輯的多部書籍,例如《三里畈文史資料》《羅田地名志》《羅田佛教志》,填補了地方史志的空白,為地方文化傳承與發(fā)展作出了卓越貢獻。
總之,《拙思敝帚》不僅是毛群益先生多年筆耕不輟的心血結(jié)晶,更是一部鄂東風物的百科全書。它承載著家鄉(xiāng)的歷史與文化,飽含著先生對故土、對生活的熱愛與思考。閱讀這本書,如同開啟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,既能領略自然風光的綺麗,又能感受人文歷史的厚重,還能感悟先生獨特的文風與才情智慧,以及他對教育事業(yè)以及地方文化的執(zhí)著堅守。它是一本值得反復品味、珍藏的佳作,讓身處浮躁現(xiàn)代社會的我們,尋得一份對鄉(xiāng)土與地域文化的敬畏與熱愛,收獲心靈的滋養(yǎng)與慰藉。
微信圖片_20250331111231.jpg (187.6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5 天前 上傳
微信圖片_20250326204533.jpg (417.22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5 天前 上傳
微信圖片_20250331111243.jpg (154.57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5 天前 上傳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