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羅田論壇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新用戶注冊
x
QQ圖片20180510150144.jpg (185.3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8-5-15 08:56 上傳
大霧山的桐花夢
文/童偉民
在家鄉(xiāng)大大小小難以計數(shù)的山頭中,大霧山雖被載入縣志,但并無多大的名聲。最近幾年,卻因一片桐花的怒放而變得遠近聞名,這變化是我沒有料到的。 前年桐花開的時候,在漢的一位中學同學給我打電話,說要回來看桐花,我很奇怪地問:“小時候你家房前屋后到處都是桐子樹,哪年沒見桐花開?現(xiàn)在還要專門跑一趟?”結果,他還是去了大霧山,走時又打來電話:“武漢的一幫同事從未見過這大面積的桐子花,不僅看得高興,在山上吃的一頓農(nóng)家飯也津津有味,約定明年還要來。”他這么一說,我倒覺得有失情面,只好帶著歉意連聲回答:“明年一定陪你上山! 去年桐花開的時候,一直沒有接到這位同學的電話,倒是另外一位同學帶著一幫朋友回了,也是去大霧山看桐花。上次有些失禮,這次得好好陪陪。 在燕兒谷吃過午飯,我們穿過縣城,沿著北豐河一路驅車而上,不到一個小時便來到大霧山山頂。抬頭四望,只有不遠處的公路邊上還有一些油桐樹開著不多的花朵,“千畝桐花”的壯觀之景因錯過季節(jié)已無法看到。盡管如此,大家依然興致盎然,行走一路,贊聲不絕。從小到大從未與桐花合過影的我,也幾次停下腳步,跟大家一起拍照留念。
QQ圖片20180510150101.jpg (215.6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8-5-15 08:56 上傳
大霧山的桐花今年又開了。前段時間,我在手機上不斷看到一些照片和文章,看著想著,有關大霧山和桐花的一些往事時常在腦海中浮現(xiàn)。 大霧山,是我早已熟知的一座山。 小時候,我一直在老家燕窩塆生活。燕窩塆地處北豐河東岸。北豐河沿岸分布著二十多個行政村(過去叫大隊),一半在山上,一半在河邊。那時,山下的村普遍缺柴燒,我們要經(jīng)常上山砍柴,因為這活很苦很累,有時就對家人抱怨:“怎么不搬到山上去住?”祖父知道我這是不愿上山砍柴,開始一直默不作聲,后來有一次板著臉回答我:“你只曉得山上有柴燒,不曉得他們?nèi)奔Z吃,出門走不到一腳好路,下河買點東西一走就是大半天。大霧山不缺柴,今后你想搬就搬到那里去!北M管這是氣話,但我從此把大霧山一直記在心中,總想到這座山上去看看。
上初中的時候,我終于有機會第一次走近大霧山。說是走近,是因為大霧山既是一條山脈,也是一個行政村,這次雖然進了山,但既未在村里的某個塆子里踏過腳跡,也未見到真正的大霧山人,只是在烏巖和大霧山兩個村交界的一片山林中呆了幾個小時。那次上山,是學校組織的一次勤工儉學勞動,同學們由老師領著一起上山,在指定的地方砍芭茅桿和黃荊條。勞動幾個小時后,我們將砍好的東西打捆馱到附近的合作社過完秤,就結伴下山了。因為這次走的路程實在太遠,還在山上遇到一件險事,因此我記憶特別深刻,至今回想起來還心有余悸:由于肚子餓的很,帶的兩個麥粉粑早已吃光,為了充饑,我就先從樹上摘了幾個似叫“八月楂”的野果子吃,接著又從河溝里捧了幾捧水喝,不料一會兒肚子疼得在地上打滾,附近的兩個同學聽到叫喊,連忙把我扶到一塊大石板上躺著,輪流在肚子上揉捏,直到一陣嘔吐,這才慢慢有些好轉。那天,一來一回,我在路上大約走了5個多小時,回家吃過晚飯,倒頭便睡,第二天一早接著上學。那年我才13歲,讀初二。
QQ圖片20180510150121.jpg (161.56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8-5-15 08:56 上傳
第二次走近大霧山,大約是在1975年春。學校安排我們班幾十位同學到與大霧山村相鄰的二郎廟搞“憶苦思甜”。白天,先聽幾位老貧農(nóng)作報告,主要是聽他們講舊社會如何苦,新社會怎么甜,通過對比,讓我們感知共產(chǎn)黨好,社會主義好,新舊社會兩重天。講過之后,大家一起參加集體勞動。晚上則分散住在農(nóng)戶家,繼續(xù)聽他們講故事。我住的這個塆子有十幾戶人家,清一色的土磚屋,看起來都比較破舊。我串過門的幾戶人家,屋內(nèi)屋外都打掃得很干凈,但很少見到新家具。家里除了一張飯桌、一個灶臺、一口水缸、幾把椅子、幾乘木床、一兩只睡柜,好像再也沒有別的什么東西。我住的這戶人家,條件稍好一點,主人特別熱情好客,一心想把我們招呼好,但我還是幾天沒有吃飽。早餐只有一碗清粥,幾個不大的蒸熟的紅薯,一碗腌菜;中晚餐鍋里雖有一點米飯,但更多的是芋頭、南瓜。米飯很少,芋頭、南瓜我們幾個同學都不愛吃。一碗青菜,幾雙筷子一伸就沒了,腌菜咸得打不開嘴。一問其他同學,情況基本差不多,有的甚至更差。聽說住在另一個塆子里的幾個女同學,因自家條件較好,吃不慣這伙食,有兩餐沒吃。
因為心里老想著大霧山,只要有機會,我就向塆里人打聽大霧山的情況,他們都說:“跟我們一樣窮,比你們河下差多了!”我也覺得好像是這個樣子。山上與河下比,不僅在住房、衣著、伙食、家庭擺設等方面有較大差距,更主要的是缺糧吃,沒通電、行路難。這次二郎廟之行,雖然還是沒有身入大霧山村,但到過二郎廟,也算對那里的生活多少有些了解。 此后幾十年間,因工作關系,我多次上過大霧山,親眼目睹了這個小山村一點一滴的變化。在我看來,這里最大的變化是:上山的水泥路修通了;昔日低矮破舊的土磚屋大多變成了樓房;家家戶戶不愁吃、不愁穿,夜晚不再點煤油燈,家家有電視看,電腦、手機也能上網(wǎng),山上與河下,憑直覺很難看到有什么大的差別。撫今追昔,有時我一直在想,大霧山還是那座山,人也還是那些人,為何能有如此大的變化?想來想去,覺得無非是兩點:一方面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。大霧山作為全縣的特困村,一直享受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,前幾年,這個村還被列為縣長的扶貧點,在扶貧項目安排上得到了重點支持;另一方面是大霧山人純樸善良,吃苦耐勞,窮則思變,脫貧致富的愿望強烈,通過自己的苦干實干,干出了今天這個模樣。
QQ圖片20180510150131.jpg (194.03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8-5-15 08:56 上傳
大霧山人我認識不少,與村里的幾位“名人”還有些交往。周德和是我認識最早,在縣直機關職位最高的一位大霧山人;謴透呖己蟛痪,他考入羅田師范,畢業(yè)后被挑選至縣委辦公室當機要員,幾年后又被縣委書記相中為秘書。一個大山里的普通農(nóng)家子弟,一個學歷不高的中師畢業(yè)生,在那個時候能夠謀到這樣一份職業(yè),山里人很是羨慕,引以為榮。我與德和相識30多年,他在縣委辦、審計局,我在政府辦、發(fā)改局工作期間,經(jīng)常有過交道,我覺得他最大的特點是:為人厚道,遠離是非,勤奮務實,不求官、不圖名、不謀私。也許正因如此,很少聽到對他的非議。
大霧山有位離任的村支書晏繼生,我一直為他沒有堅持干下去感到惋惜。當書記之前,為擺脫貧困,繼生吃過許多苦,為此也嘗試過多種致富門路,走過一些彎路,最終以一輛農(nóng)用車跑運輸為主業(yè),好不容易在山里過上了比較紅火的小日子。繼生雖讀書不多,但因為經(jīng)常在外面跑,信息比較靈通,加之為人仗義,待人厚道,熱心助人,頗受村民信任。十多年前,村里“兩委”換屆時,一天村干部也沒當過的他,竟意外地被推選為村支部書記。他惟恐能力不足,怕干不好,幾番推辭,但沒推掉。 繼生是個不服輸?shù)娜,上任后很想干點事。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。當時,我正擔任縣發(fā)改局長,局里每年要安排一點修路資金。那時的政策是:貧困村修路,只要列入當年計劃,每公里給予15萬元補助(后來調(diào)減至12萬元)。全縣的貧困村有一百多個,要修的路累計近千公里,因資金有限,每年只能安排幾十公里,由于各村都想早點修、多修點,鄉(xiāng)鎮(zhèn)在申報計劃時感到很為難,縣里在審批計劃時因種種原因也難以完全按申報計劃落實,以致經(jīng)常扯皮鬧意見。繼生曾幾次來辦公室找我,了解政策,尋求幫助。他說,大霧山要修的路有十公里左右,希望馬上動工,而且要一次修通。我一查當年的計劃,大霧山村不在其中,要增補進去,就要將別的村調(diào)出來或是削減幾個村的指標,很難辦。
微信圖片_20180511084528.jpg (182.46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8-5-15 08:56 上傳
我知道大霧山人一直盼望修路,前些年鄉(xiāng)里組織大會戰(zhàn),修了個土路坯子,勉強可以通車,但標準不高,一遇落雪下雨,行走就比較艱難,這次主要是提高標準,修成水泥路。但真要動起手來,一無項目計劃,二是僅靠這點補助資金,肯定有很大缺口,這個缺口如果沒有后續(xù)資金來源填補,就會引發(fā)很多矛盾。我試圖勸說繼生等明年列入計劃再修,以免大量負債不好辦。他也曾這樣想過,但面對群眾的期盼,覺得不能再等,就猛地一下把工程拉開了。直到年底,為撥付項目資金,縣里組織項目驗收,我才知道這件事。繼生想干事、不畏難、敢擔當,當然值得肯定和贊賞,但同時我也為他的欠債有些擔憂。以后的事實證明,我的擔憂并不是多余的。
當年臘月二十九的傍晚,天下大雪,我突然接到繼生電話,要來見我。見面才知,為修路來他家討要工程款的人不斷,為招待這些債主,家里的一頭年豬肉十幾天就吃得所剩無幾。他找我的目的是想幫他搞點錢渡難關。我一聽,既感動同情,又覺得事情很不好辦。年前所有的項目資金都已下?lián),即便我想透支下年的計劃,還得財政同意,縣領導點頭,通過銀行撥付。明天就是臘月三十,我到哪里去找人?即使人找到了,資金也未必能迅速到位。既然如此,只有等到開年后再作打算。繼生雖然心急如焚,抱著很大的希望而來,但也覺得資金立即到手的可能性太小,坐了一會,就連夜回去了。后來,雖然我也為村里力所能及地想了一點辦法,但因資金缺口太大,一時又難以籌措,繼生家里也因此不斷發(fā)生矛盾。他感到很無奈,很苦惱,很困惑,想繼續(xù)為群眾再干幾件事,但又深感力不從心,昔日的那股沖勁和銳氣在慢慢消失。 當年大家推選繼生當書記,對他抱著很大的期望,6年中,他的確吃了不少苦,受了不少委屈,也干了幾件實事,但后來的一次選舉大家又把他選掉了。繼生心里肯定難受,由此,我也覺得這貧困村的書記的確不好當。此后,我好幾次見到已不是書記的繼生,他都是一臉的苦笑,想安慰他幾句,也不知說什么才好。令我欣慰的是,這筆欠債通過政府支持,現(xiàn)在終于得到了化解。繼生也不用再為這事背上心理包袱了。如今,只要聽到有村干部說修路,我就會想起繼生,就會感嘆在一個貧困地方想干點事,手中缺錢的艱難。繼生雖然當村官時間不長,意外地被選上又很痛苦地被選掉,但我仍覺得他是好樣的,就為這條路,大霧山人也不會忘記他。而我,則因為幫忙不夠,總覺得有些對他不住。
微信圖片_20180511084543.jpg (202.3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8-5-15 08:56 上傳
耕讀傳家,一直是我們山里人尊崇的古訓,大霧山的鄉(xiāng)親們對此更是深信不疑。他們深知,只有讓孩子們好好讀書,將來才有希望,村里才會徹底挖掉窮根。他們期待著孩子們都能考上大學,即便沒有考上,有點文化在外打工或是回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也較容易入門,因此,再苦再難也要讓孩子們上學。這些年,大霧山考取了多少大學生,我沒作統(tǒng)計,但我知道至少出了一長一少兩位博士。年長者周錫庚,改革開放初期考出大山,苦讀數(shù)載,最終進入復旦執(zhí)教,成為博導。年少者王磊光,三十出頭,本科畢業(yè)后當過幾年中學教師,再考碩讀博,目前仍在上海大學就讀。磊光目前雖只是一名在校學生,但前幾年瘋傳于網(wǎng)絡的一篇《博士春節(jié)返鄉(xiāng)筆記》已讓他頗有名聲。此后,他新作不斷,每次讀到他那些帶著鮮活泥土氣息,對億萬農(nóng)民充滿濃烈真情的鄉(xiāng)土文章,我總有一種預感:這個大山里走出的后生伢以后或許真有一番大的作為。山里人戀家,故土情節(jié)很濃。錫庚離家已有三十多年,雖然回家不多,但家鄉(xiāng)的人和事總在心中掛念。我每次到上海,只要打個電話,無論多忙,他都要趕到住處熱情相見,地道的鄉(xiāng)音,醇厚的鄉(xiāng)情,讓人感到格外的親切,特別地溫暖。
在家鄉(xiāng),大霧山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個小山村,由于耕地面積少,一時也難以找到合適的致富門路,一些青壯年勞力只能外出打工,村里的貧困戶依然還有不少,實現(xiàn)精準扶貧“戶脫貧、村出列”的目標仍需加倍努力。這幾年,隨著鄉(xiāng)村旅游的不斷興盛,大霧山人似乎從家門口的那一片桐花中看到了一線曙光。他們常常感嘆:外地人都說我們這里山青水秀,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,空氣清新,尤其是千畝桐花是一大特色,適合發(fā)展旅游,但我們自身能力有限,如果有政府支持,能夠請到老板來投資開發(fā),大霧山就真的能夠云開霧散,大有希望了! 清明時節(jié),磊光在微信中告訴我:大霧山的桐花又開了,還說因為道路拓寬,砍了一些桐子樹。我知道,山區(qū)修路很難做到不動一點山林,如果遇到掛牌保護的名貴古老樹木,設計人員定會慎重選擇路線,盡量不砍,但大霧山的地形地貌我很熟悉,幾乎難以改線,加之桐子樹只是一個常見的普通樹種,砍了再栽,幾年就可長大。因此,我只能對他說:有些遺憾。磊光也深有同感。桐花盛開的那幾天,我一直想和當年一起上山砍芭茅桿的幾位老同學到大霧山看看,但總是約不齊人,自己也難得抽出時間,只好作罷。
微信圖片_20180511084550.jpg (182.85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8-5-15 08:56 上傳
大霧山已有一年多沒上去,但前幾天的一個夜里,我突然夢見自己登上了大霧山。我夢見,在紫檀沖水庫大壩下面,建有一個大型停車場,停放著幾十臺旅游大巴和一些自駕車輛,我和幾位同學一起在此下車,沿著大壩臺階一級級登上壩頂,只見水庫邊上,眾多垂釣者端坐四周,靜心垂釣,幾只游艇在水面緩緩而行。我們隨著一群群遠道而來的游客信步行走在進山的路上,千畝桐花競相怒放,裊裊炊煙隨風飄蕩,大家一路觀賞,一路歡笑,一路拍攝。循著一陣悅耳的鑼鼓聲,我們走進了磊光的老家王家塆,大人沖的戲班子正在演唱多年未見的東腔戲。剛剛坐定,鄉(xiāng)親們就提著一個大茶壺給我們倒茶,清洌甘甜的山泉水,自種自采的野山菜,聞一聞清香撲鼻,喝一口回味悠長。在塆里的一戶人家吃過午飯后,繼續(xù)穿越花海,行走山間,靜坐小溪,仰臥青石,偶遇一電視劇組,順便將我們拉入群眾演員之列,一問劇名:《桐花夢》。真是喜從天降,引發(fā)我們一陣狂呼。震耳的呼聲將我驚醒,猛地從床上坐起,睜眼一看,方知這是美夢一場。于是,再也無法入睡。遂穿衣下床,走進書房,留下這段文字,記下這個夢想。 寫到這里,我突然想起一首歌《我的未來不是夢》。在這個舉國上下書寫中國夢的偉大時代,我堅信,大霧山人的桐花夢一定會有實現(xiàn)的那一天。 (作者為羅田縣政協(xié)主席)
微信圖片_20180511084546.jpg (171.36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8-5-15 08:56 上傳
|